为倾听群众心声,接受群众监督,12月15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培鹏、副局长吴永森、四级调研员王瑞心、便利营商促进科科长李庆华做客中山电台FM96.7《周五民声直播室》节目,围绕“个转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话题与听众交流,解答了多位听众来电和网友提问。
主持人:“个转企”会给个体工商户带来什么好处呢?
个体户如果是想“做大做强”,从长远发展来看,转型升级会有多方面“好处”。
(一)在法律责任方面
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对其所负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如果转为有限公司,股东就仅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风险系数降低了。
(二)在获取资金方面
这一点很重要,企业会比个体工商户更加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吸引投资,通过多个股东或合伙人参与出资来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规模。
(三)在市场影响方面
由于受组织形式所限,个体工商户不可以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企业可以设立多个分支机构,形成多点开花、连锁经营的局面,有利于品牌化经营,拓展市场,做大做强。
(四)在吸引人才方面
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规范,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也更加完善,比个体工商户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人才。
(五)在发展空间方面
企业比个体工商户更容易进行市场定位,信誉度更高,也更容易获取社会资源(政策支持),拓展企业的上升空间。
此外,我市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个转企”,比如税费优惠、奖励补贴、免费刻章等,为企业进一步降低转型成本。
主持人:今年我市推进“个转企”这项工作的情况怎样?
今年中山“个转企”率,就是“个转企”累计数占个体户总数的比例为8.4%,排名全省第一!整体形势还是不错的。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累计助推31697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其中,截至12月14日,也就是昨天,今年来新增的“个转企”户数是1945户。户均注册资本由转型升级前的约5万元提升到近110万元,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其中,有近10户企业转型后注册资本(金)达1亿元以上,近300户达到1000万元或以上,4400多户企业转型后注册资金达到100万元或以上。转型企业中,有11家成为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市专精特新企业,3家成为后备上市企业,42家成为创新型企业,344家成为“四上”企业。全市企业占经营主体比例提升至41.16%,比“个转企”实施前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经营主体组织结构的持续优化,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主持人: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激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呢?
为了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我们可以说是发出了实实在在的“大红包”:
红包一:税收优惠
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转型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尤其是“个转企”后经认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同时为转型企业提供首套印章免费刻制服务,免除投资建设变压器等配电设备,进一步降低转型成本。
红包二:资金扶持
“个转企”工作启动之初,市财政配套设立“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出台《中山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根据转型成功的不同企业类型相应给予2000元~8000元不等的专项资金补贴,共计为4229家成功转型企业发放866.35万元。今年,再次出台奖励措施,对2023年期间转型升级的企业,符合条件的每户一次性给予3000元的基础奖励;符合进一步条件的,再给予最高3万元的贡献奖励。纳入中山市上规上限培育企业名录的,按规定享受我市“助保贷”政策支持,升规后享受“助保贷”贴息。鼓励各镇街组织本地代理记账机构提供免费代理记账服务,鼓励银行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为转型后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全力解决好“个转企”后续发展问题。
此外,审批流程上,我市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模式,最大限度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办理时间。在市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个转企”服务专窗,开辟“个转企”绿色通道,提供转型升级咨询、指导及业务办理“一条龙”服务。推进“个转企”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转型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见面、无障碍网上办理。需换发许可证件、各类产权登记证,且转企后股东和原个体工商经营者相同的,凭企业登记机关出具的证明,按名称变更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我们对“个转企”提供全程服务。采取转前主动上门、提前介入、精准对接,提供“一对一”的政策指引和全流程导办帮办服务,通过政策宣贯、贴心服务,增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意愿、信心和主动性,支持其顺利转型升级;转后跟踪回访、构建7×24小时企业诉求“马上办”响应工作机制,帮助转型企业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主持人:个体工商户办理“个转企”,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
李庆华
在中山市行政区划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个体工商户都可以申请转型升级:
(一)登记成立两年以上。
(二)参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国统字〔2017〕213号),符合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的个体工商户。
(三)上一年营业收入或者用电量前1000名的个体工商户。
(四)已在税务部门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
(五)法律法规要求特定行业经营应具备企业组织形式,但目前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
(六)根据自身实际及发展需求,有转型升级为企业意愿的个体工商户。
主持人:一年来,中山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方面有什么工作亮点?
吴永森
一是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获上级部门肯定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了联动机制,每年联合开展春秋两季专项检查、“双随机”抽查等。今年,共推动新建学校食堂20家。我局持续推进学校食堂和配送单位规范化建设,建成学校食品快检室(点)407个,覆盖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全部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都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和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2021年首创并持续落实“检查+陪餐”检查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和新闻媒体检查学校食堂,推动学校持续改善食品安全与膳食营养。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山市集体用餐、供餐单位负责人陪餐办法(试行)》,要求学校、托幼机构落实领导班子轮流陪餐,家长委员会也主动到学校陪餐。今年,我局作为两个地市代表之一,到全国制止餐饮浪费和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二是“食安赢”共治共赢新模式屡获殊荣
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首创“食安赢”,获得保险、银行、电信、网络等机构积极响应,实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互联网+远程监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银行收银系统和网络服务多方深度融合,一份钱办成了四件事,将企业办事成本降低近60%。随后,持续丰富险种范围,在食品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财产保障和公共责任保险条款,实现“一险多保”。搭载“阳光食品”APP平台,企业可实现后厨监控、台账管理、线上培训等功能,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线上抓拍,消费者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一键反馈,同时提升企业经营规范度、部门监管精准度、消费者监督便利度。2021年以来,“食安赢”模式先后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第四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政府类);在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再获佳绩,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是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创新见效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终端发力、末端见效。我市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推行了一些新举措。如在全省首推“两个责任”信息公示机制,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分门别类,把包保干部、包保主体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及职责等信息在统一样式的公示栏上公开,并在显眼位置悬挂,让包保主体和干部全面接受监督,做到“信息上墙、责任上心”。率先为社区、村居包保干部制作包保专用马甲、工作证和文件袋等“三件套”,大幅提高包保干部自我认同度、包保主体配合度和群众知晓度。指导持证企业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与内控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帮助其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编制简单好用的自查“傻瓜表”,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我局探索的成功经验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专题活动、全省工作调度会上先后进行了交流。
听众:我之前看微信看到中山在搞“香山之品”,这个是什么,在哪里可以买到?
吴永森
感谢这位听众的提问。“香山之品”是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携手数十家食品(农产品)生产、经营、餐饮、科研、检测等单位,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目前已发布实施500项“香山之品”标准,种类涵盖中山脆肉鲩、石岐乳鸽、神湾禾虫等特色农副产品和海洲鱼饼、三乡濑粉、黄圃头菜等特色食品。接下来,我们尽力推动从产地源头到市场终端的无缝衔接,让“香山之品”走进市场、走进商超、走上餐桌。
听众:农贸市场里面的蔬菜水果安全吗?
感谢这位听众的提问。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对我市77家农贸市场蔬果、水果、畜禽肉类、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今年扩大保障范围,在已纳入快检的77家农贸市场基础上,增加176家农贸市场开展快检工作,实现全市快检工作农贸市场全覆盖、在营经营户全覆盖、在售品种全覆盖,并对不合格产品100%下架处理。今年,我们还开展了“你送我检”活动,免费检测市民送来的食用农产品,同时听取市民朋友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
来源:中山市场监管